第3059章 表率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  第3059章 表率

  這天上午,周不器跟阿里和企鵝公司的兩位馬老闆約了個地方,坐下來聊了聊。

  話題先是圍繞著即將上市的阿里展開。

  都去表示恭喜。

  現在的阿里可不得了,眼下國內的電商市場大爆發,就極大的提高了阿里的收益以及未來的潛力,市場裡甚至有很多人認為,一旦阿里上市了……那麼阿里很有可能就會超過紫微星,成為國內市值最高的公司。

  而阿里所擁有的行業地位和引領作用,就遠不是紫微星、百度、企鵝這幾家公司能比的了。

  這不是公司規模,也不是企業家的影響力。

  是一種示範作用。

  國內的這些網際網路大公司,成功的方向有許許多多,但是模式都差不多,就是流量在前、產品在後。

  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沒有流量渠道,即便有很好的產品,往往也會被市場淘汰。

  最典型的流量渠道,當然就是搜索和社交了。

  就比如QQ。

  企鵝旗下有幾十上百款的產品,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。可是,早年這家公司都渾渾噩噩的,只是做出來了一款聊天軟體,卻根本不知道這款聊天軟體有什麼用、去靠什麼賺錢。

  連創始團隊都不明白,只是在一種「運氣」之下,做出了這款產品,踩上了流量的密碼。

  擁有了QQ的流量優勢之後,企鵝之後的發展就如日中天了,就一發不可收拾。

  百度也差不多,靠著搜索業務的強大流量,很快就建立起來了一整套的百度產品生態區,成為了國內另一方有著強大勢力的網際網路巨頭。

  哪怕紫微星也是。

  紫微星真正的破圈,不是校內網,也不是朋友網,而是微點安全衛士。

  微點安全衛士不賺錢,真正的意義是能夠以安全為切入點,迅速的進入全國千家萬戶里。然後就靠著微點安全衛士為突破口,打通了千家萬戶的流量,這就有了隨後一系列產品的大爆發。

  包括搜狐、網易、YY、愛奇藝等網際網路的一線大公司,成功之路也都是以流量為切入點,先有了流量,然後依靠著流量去做產品。

  這已經成為了國內網際網路的「模版」。

  似乎想做一款網際網路產品,就必須得先有流量才行!

  要是一款產品沒有流量,哪怕你做的再好,你也不可能成功。

  多少創業者都是死在了這裡,他們開發出了一款很好的產品,可是自身沒有流量。等轉眼發現,行業巨頭們已經把自己的產品抄過去了,然後靠著強大的流量導入,已經把山寨產品做成功了。

  這就會讓很多人感到氣餒。

  就感覺創業之路被堵死了。

  因為網際網路的「流量入口」就那麼多,現在已經基本都被百度、紫微星、企鵝這三大入口給瓜分了。別的公司沒有了流量入口,豈不是就意味著永無翻身之地?

  年輕的創業者們,就會都憤憤不平,痛恨壟斷。

  一些更「成熟」的創業者,則是選擇了妥協,向巨頭低頭,要麼投靠了百度,要麼背靠著企鵝,要麼就是拿到了紫微星的戰略投資。

  但有一家公司不一樣。

  那就是阿里。

  阿里不是靠著流量起家的,是靠著產品起家。

  別的公司,是先有流量。是先做一點亂七八糟的事情,先把流量給搞起來,就像微點安全衛士、YY語音、共享單車似的,可以不賺錢,但一定要拿到流量入口。

  有了流量,再談接下來的商業化發展,再談未來的正常化運營。

  沒有流量,什麼也別談!

  只有阿里不一樣,阿里做的是產品,是靠著產品取勝……過去這麼多年裡,阿里始終存在著戰略級的危機,就是自身缺乏流量來源,以至於不得不先後跟很多擁有流量的大公司合作。

  等產品做成了以後,再想辦法靠著產品爭取更多的外部流量。

  跟別家巨頭的戰略結構不同,阿里的業務線是建立在產品上的,是從產品出發。別家的公司則不一樣,是建立在流量上的,是先從流量出發。

  哪個方式更好?

  從成功率上來看,當然是從流量出發的角度更好。

  可是對很多小公司以及創業團隊來說,他們沒有流量,如果不想向巨頭屈服,那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里。阿里靠著產品起家,成功衝破了流量瓶頸,做成了世界級的大企業,這對很多小公司和創業團隊來說,就會形成一種示範性和榜樣的力量。

  可以說,阿里的成功,是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個新流派。

  產品路線的阿里,成功之路要遠比那些流量路線的網際網路公司難多了,遇到的危機、挫折、隱患和痛苦也遠比紫微星、百度、企鵝等其他的一批網際網路公司更多。

  怎麼才能鼓勵阿里的員工,在巨大的困難面前堅持下去呢?這就需要價值觀的鼓勵了,需要理想、信念,需要奮鬥、福報,需要營造一種帶有幾分優越感的阿里人的價值體系。

  就像京東必須得抵制外包,一定得把「兄弟情分」的價值觀堅持下去一樣。

  京東也是產品路線。

  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的有凝聚力的價值信念在支撐,根本玩不下去。抵制外包不僅是劉強棟的選擇,也是京東成功的必經之路,一旦哪天他放棄了「兄弟情」,那京東的危機可能就會隨之而來。

  矽谷的那些科技巨頭大部分都是產品路線起家的,所以大家喊的口號都是理想和未來,都是去改變世界。

  從這個角度來看,馬老闆在國外也可以更吃香。

  他的企業理念在歐美更能被廣為接受。

  周不器就去問馬老闆,既然你的企業理念是理想主義的,那阿里為什麼還招了那麼多的外包員工?這要怎麼理解?既然阿里是向矽谷巨頭靠攏,為什麼阿里不跟矽谷的科技公司一樣拒絕外包呢?

  馬老闆道:「這跟國情有關。」

  周不器一下就被他逗笑了。

  馬老闆道:「我們的經濟發展太快了,那些矽谷的大公司都發展了很多年。阿里雖然成立的也很早,可早些年更多的是積累。真正的爆發式成功,也就是過去的這麼五六年。我們的發展時間太短了,我們用了極短的時間,就達到了矽谷巨頭用了很多年才完成的發展成就,就必然需要一些臨時性的舉措。」

  「臨時性?」

  周不器聽出了他的意思。

  馬老闆道:「對,就是臨時性的舉措。我們在企業管理中,很重要的一條準則就是招人要慢,裁人要快。裁人一定要快,一旦作出決定了,就趕緊執行,越快越好,遲則生變。招人要慢,要有充分的全面的考量,以防招錯了人。」

  周不器點了點頭,「嗯,招錯了人,比招不到人還嚴重。」

  馬老闆笑道:「就是這樣,所以招聘要緩慢。谷歌、亞馬遜那些美國的大公司,從創業之初就可以啟動招聘,而且是全球招聘,這都已經多少年了,優秀的人才體系早就構建起來了,每年進行縫縫補補就夠了。國內可不行,一來是增長太快,業務的增長速度要遠比招聘的速度要快。」

  頓了一下,馬老闆接著說:「還有就是國內前些年的人才稀缺,有些人才也都在外企那裡了,讓我們這些網際網路企業都缺乏系統性的人才體系。這些年好了,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獲得了認可,越來越多的高等人才都認可我們了,我們比起矽谷巨頭,在人才建設上至少晚了十年,可是業務發展上卻保持著同步。」

  「還真是。」

  周不器又學到了新的角度。

  從向書文到賀陽,然後是孟厚坤、郭鵬飛、李彥紅,到現在的馬老闆,還真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視角。馬老闆的視角,顯然又要比李大老闆高了不少。

  馬老闆道:「既然公司里的人力結構還不夠完善,那就只能是依靠人力租賃來解決一些用工上的需求了。不過,我相信這只是權宜之計。」

  「權宜?」

  周不器笑呵呵,這他可就根本不信了。

  馬老闆道:「只要給我們足夠長的時間,讓我們可以慢慢招聘,把我們需要的人都招聘上來,那麼我相信未來人力租賃這種模式會消失的。至少在阿里不應該存在。」

  周不器哼道:「口子一開,想關閉可就難了!你現在說的容易,以後可就不一定了。潰壩決堤的時候,如果不能第一時間堵住,那以後就別想再堵住了。」

  「嗯?」馬老闆就很好奇,「你想關閉?你想解決這種人力外包的事?」

  周不器道:「有這個意思!」

  「那行啊,你去做。」馬老闆就挺高興,「要是做好了,我也去學學。嗯,你應該做這事!你都這種身份了,就應該做一些跟你身份匹配的事。你應該站出來,有個表率作用,給咱們國內的同行看一看!也讓那些老外看一看,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,也不都是血汗工廠。」

  周不器好笑道:「你還知道是血汗工廠?」

  馬老闆嘆了口氣,「你別站著說話不腰疼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。」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