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  「遣鎮北軍與鎮西軍去合擊流寇,務必一次將那流寇打怕,斬草除根!告訴三軍將士,只要能取敵方首級,不論年長年幼,均賞地三畝,老弱婦孺,青壯老殘,一個不留!」

  滿朝文武都被元宗帝的狠心嚇了一跳。

  一名老臣勸道:「陛下請三思啊!這般行殺戮之罪,恐會遭天降罪!」

  元宗帝冷笑,「朕兢兢業業,勤勤懇懇,一心為民,老天可有垂憐過朕,可有垂憐過大唐的子民?那北地流寇乃是大唐的心腹之患,一日不除,朕心便一日難安!除惡務盡,一次必將他們斬草除根,若是再有外邦膽敢來犯,同樣如此,盛唐就算衰敗了,那朕也要站著看唐宮之上火海熊熊,而非跪著苟且偷生!」

  元宗帝滿臉煞氣,朝中文武大員均不敢再出聲。

  元宗帝居高臨下,睥睨而問,「各位愛卿可還有事啟奏?」

  沒人敢說話。

  元宗帝目光掃過群臣,見群臣都低著頭,神態恭敬,這才沉聲道:「那便退朝!」

  百官下朝之後,兵部尚書賈思懷與鎮國大將軍碰了個頭,賈思懷問,「大將軍,陛下這是何意?」

  鎮國大將軍沒有回話,他眯著眼睛走了一路,走出宮門後,他邀請賈思懷上了他的轎子,搖了搖頭,道:「果然是帝王心計,冷酷無情,天下蒼生皆為棋子。」

  「當今聖上的皇位是從哪裡來的?是老太后從周氏皇族手中奪下來的,老太后膝下無子,便從母族擇一子侄扶持,便是當今的聖上。你可記得,當今聖上繼位之後,對周氏皇族有多麼的無情?流血漂櫓,九族之內全部革除的。就連伺候了老太后一輩子的宮人都未能倖免於難,合宮上下,全部被血洗一番,震懾了宵小之輩,這才穩固了皇位。有史官想要如實記載,都被當今聖上給整整齊齊地割了腦袋,只有史家之中那些無堅守之輩才活了下來,極盡筆墨吹捧當今聖上為明君。」

  「有些事情,雖然已經過去了很久,但回想起來,依舊覺得耳邊哀嚎陣陣,鼻尖都似乎能嗅到那從過往裡飄來的血腥味兒。」

  「周氏王朝變更成為李氏王朝之後,當今聖上為了鞏固皇權,極力屯兵,國庫日漸空虛,後來他發現三軍人數太多,才動了讓百姓休養生息的念頭。本官可以肯定,當今聖上絕對不止動過一次讓三軍解甲歸田的想法,只可惜內憂未定,外患難平,他不敢。」

  「如今便是消耗三軍的最好時機!」

  「以三軍將士的性命來換取西疆與北疆的長久和平,借著疫情之由,將那些生有反骨的人一次殺盡,殺到所有人都膽寒,再也生不出反抗的念頭,一如當年血洗周氏皇族九族一樣。」

  鎮國大將軍臉上掛著意味深長的笑,他看向兵部尚書,問,「叛亂平了,身染瘟疫之民死了,內憂得解,外患永除,三軍將士定然也會有折損,人數大減,糧草物資的消耗也會隨之減少,再加上大批流民四處逃竄,土地閒置,剛好將這些土地封給那些戰亂中活下來的有功之臣,促使一大群有功之兵解甲歸田……賈尚書,你且數數,這是一石多少鳥的計劃?」

  賈思懷被鎮國大將軍的這一番分析給搞怕了,他低聲問,「就不怕有人反了,更亂嗎?」

  鎮國大將軍冷笑,「亂?能比現在亂到哪兒去?重賞之下,必有勇夫。能號令三軍的,除去虎符便是玉璽,虎符有一半在當今聖上手中,一半在本官手中,玉璽則完全是由聖上執掌,你覺得能亂得起來?」

  「當鮮血染紅盛唐,一切便都會安定下來。」

  元宗帝說話還是很管用的,他一聲令下,立馬就有官員去處理流民以及疫民,手段極其殘忍。

  天下怎會有不透風的牆?

  疫民們在都已經病重難躲,只能就地等死,流民們卻不一樣,他們只是腹中飢餓,走路慢了些,但在這種生死攸關的時刻,一個個都跑得飛快,這些人一旦散開,那就沒辦法以火油焚燒了,反之,流民們原先還只是想著謀一條活路,如今想的卻是必須推翻這視人民如草芥的李氏王朝。

  元宗帝沒有料到的是,三軍將士又不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人?他們都有父母兄長,好些人在得知家鄉受災之後,早就盼著回去看一眼了,礙於軍令,不得擅離軍營,這才生生忍著思鄉之苦,如今聽聞朝廷在派人以火焚燒流民與疫民,軍心直接就亂了!

  有主將想要用軍令壓住軍心,還企圖斬掉鬧事之人,結果被眾兵士群起而攻之,自己的腦袋都沒保住。

  官逼民反,民不得不反。

  這種事情有了第一次,還會缺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嗎?

  三軍之中的主將被一個接著一個斬掉,到了後來,那些將士也不願再為朝廷賣命,同眾多兵士們為敵了,性情忠烈的將士給自己捅了一刀,然後給那些兵士們讓出一條活路來,不算忠烈的將士直接就帶著人原地起兵造反了!

  長安城盤踞重兵,不敢多待,那躲去沒有重兵盤踞的地方當一處逍遙王,豈不是更好?

  現實哪有想像中那麼好。

  各地都遭了水災,百姓四散流離,糧食就成了最大的問題。這個時候該怎麼辦?

  搶!

  遇到城池就搶,先把將士們的肚子填滿,等把這一城的糧食都吃完之後,那就再去搶下一個城池。

章節目錄